笔趣阁

五六小说>原来你也是穿越的 > 第115章 眷属(第2页)

第115章 眷属(第2页)

也许还能偷偷见见母亲兄长,就算不能见,远远守着他们也是好的。

项昀道:“回南诏也未尝不可,也可与你母亲兄长见面,但不能公开你还活着的消息。楚国现在正在全面推行基础教育,南诏那边目前只是传达了旨意,还未派遣夫子前去授课,你们若是愿意,可以去南诏替我去办学督学。教书育人,让南诏的孩子读书明理,以后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来朝为官。”

以中华传统文化教化边疆子民,把他们纳入儒家文化体系中来,从心理层面上认可华夏,才能成为真正的华夏子民。

不仅是南诏,将来若能统一西夏与金国,皆要采取一样的办法。

寻嘉听到这里,眼睛发亮:“真的吗?那等我们回南诏后,一定回去好好办学。”

项昀又道:“等有了新的身份证明,找个官媒来,为你俩说媒证婚,然后再办一场婚礼。成亲以后就是合法夫妻了,出门在外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寻嘉听完,拉着寻江赶紧跪地谢恩:“臣女谢陛下成全!”@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才是她苦熬这么久的原因,为了能够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她等这一天等了太久太久了。

这也未尝不是项昀的心愿,等了这么久,才能够兑现承诺,让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也了却了一桩心事。

说定之后,他们接了寻嘉回城。商无咎叫开了城门,这是他作为金吾卫上将军独有的权力。

进城之后,他们将寻嘉和寻江送到了宋好武的宅子里,这里没人认识寻嘉,婚礼也打算就在这里办。

商无咎很快就给他俩办好了户籍证明,有了身份,便可以去官府过明路登记结婚。

婚礼挑了个黄道吉日,成亲当晚,项昀和商无咎都去参加了婚礼,因为没有父母长辈,项昀作为兄长代表长辈出席,见证了他们的婚礼。

成亲的翌日,寻嘉和寻江就坐上马车,跟着四通镖局的镖队一起离开了洛阳,开始他们游历天下的旅途。

他们还带了任务,替项昀去体察民情,将各地的民风民情以及官府的口碑通过四通镖局将信送到宋好武这里,项昀迟早能看到。

这一年除了陕州北部发生了小规模的蝗灾之外,其他地方都很平静。全国粮食收成不错,商业发展更是繁荣,商业税收比上一年甚至多了一成,这要得益于朝廷对工商业的鼓励。

自古士农工商,商人地位在最末等。历代封建统治者皆认为商业为末流,觉得商人重利轻义,商人的流动带来了管理上的困难,增加了社会不确定性。商业兴盛,也会让更多劳动力脱离土地,导致农业从业人数减少、粮食减产。

但项昀和商无咎都知道,工商业繁荣是促进技术更新的最大动力。因为商人会为了逐利发挥出人的最大能动性。

为了鼓励工商业的发展,项昀与商无咎力排众议,放宽了对科举考试的限制,商户子孙也可以参加考据考试,这大大激励了百姓从事工商业的热忱。

他俩知道,只有科技进步了,才能从根源上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比如高效的机器能解决劳力短缺,化肥农药优质种子能提高粮食产量。

要促进科技进步,除了鼓励工商业,还要从思想根源上改变人们的观念,让老百姓重视科技。

因此还要从根本的教育制度上入手。大家对科举考试最熟悉的是考进士,事实上,除了进士科,还有明经、明法、明算、明书等科目。

但进士科才是科举考试的主流,因为考取进士就能做官,考其他各科则是进士科进学无望,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项昀又提出了科举考试科目改革,废除明经科,因为只要考进士,就都会读四书五经,两者有些重合,增加了明理科,也就是自然科学科目。

商无咎和项昀合力编纂了《格物》一书,并将这本书列为科举考试必考内容。不论是考哪一科的读书人,都需要了解自然科学常识。

就算读书人对自然科学不感兴趣,也起码能了解基本常识,感兴趣的,便可以在这方面深入研究。

设明理科,就为了选拔格物、造化、制造等方面的优秀人才,也就是理工科人才,他们将来可以进入工部做官。

项昀还打算专设一个明理院,明理科的进士可以来这里任职、授课,明理院既做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也招收对理工科感兴趣的学员,培养理工科人才。

由朝廷拨发资金供养这些专业人才,他们可以无后顾之忧发挥所长,进行理论研究与科技创新。

他们的想法是前所未有的,自然也会遭到那些进士出身的朝廷官员的反对,但在改革的事情上,项昀几乎没向那些老学究们妥协过。而且一直都有商无咎在鼎力支持,不光是语言上,甚至还有财力上的支持。

那些老臣们只能私下里慨叹年轻的皇帝瞎胡闹,但也没法阻挠,毕竟项昀才是老板,他们不过是打工人罢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